在《异类》这本书中,作者格拉德威尔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最少需要10000小时。如果按每天八小时,一周五天计算,那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个说法,你同意吗?那么接下来我会说: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已经吃了几十年,算下来早已超过了一万小时,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的美食领域的专家呢?其实,一万小时只是一个概数,而且不同专业领域需要的练习时间也不尽相同。那么,要想在某一领域达到“大师”的水平,还需要些什么呢?最近读完了《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在我看来,虽然整本书写的有些“啰嗦”,但书里给出了六条方法,指导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刻意练习。1. 刻意练习存在于较成熟的领域领域越成熟,绩效的测量越客观公正,训练方式也越成熟。“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练习者也更易达成目标。2. 刻意练习需要有好的导师和情境优秀的教练和导师可以让你学习的效率极大提高。闭门造斧的缺点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局限并不自知。3. 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三个区域。上面提到的吃饭这个行为,

毒鸡汤 · 2021-05-16 · 644 人浏览

今天看到一道据说是华为公司的面试题:一头牛重800公斤,一座桥承重700公斤,问牛怎么过桥?先别着急往下看。可以先尝试自己想想看,你能想到些什么答案呢?知乎上的答案可谓脑洞大开,五花八门。看到这些答案,深深体会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差异:如果这是一道项目管理题?@啧啧啧啧白酒 这样说:先联系牛的厂家,主人,买家,桥的建造商,当地政府,河道管理单位,桥管理单位...拉通所有人,召开重要会议,保证各部门重要领导充分到场,能就推动解决该问题起到作用。发表各方意见,充分探讨:牛过桥的重要性,桥的重要性,牛不过桥的后果,桥损坏的后果,以及再修一座桥的成本。各部门领导解释自己部门的工作与牛无关,与桥无关。最终达成一致得到解决方案:让牛自己选择,牛想过桥牛承担一切责任,非各部门问题。牛不过桥,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是一道关于产品的面试题?@ICEplate 这样分析客户需求:首先要市场方面再次确认客户需求:明确客户要牛过桥的原因,是要吃牛肉还是要活牛;如果是要吃牛肉,那么可不可以用不低于该牛品质的牛肉来替代该牛,若答案为是,该客户的实际需求是吃牛肉,活牛过桥不再是必须实现的客户需求,召集专家重新评估解决

毒鸡汤 · 2021-04-28 · 979 人浏览

对于我这种表达能力欠缺的人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临时发言和长篇大论了。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忍,空有满肚墨水却表达不出时,事后只会流下悔恨的泪水.....这时,有一本麦肯锡名著渐渐走进了我的视野,书的名字叫做《金字塔原理》。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边读边睡,看完了这本书的第一篇《表达的逻辑》(在这里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书是好书,但作者写的太啰嗦了...一个道理翻来覆去解释半天,只能咬着牙忍着睡意继续读下去)。在第一篇里作者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讲述了金字塔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序言、正文两个不同的部分,分别展示了使用金字塔原理写作的技巧。基本原则金字塔原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结论先行。很多时候,当向别人叙述一件事情时,往往说了很多,但对方依然抓不到你的key。如果再长篇大论一番,谁都不会有那么久的专注力。所以,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首先第一句话都要把结论先表达出来,让对方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并跟随你的节奏继续走下去。序言部分序言,也就是“开场白”,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就是“讲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该怎么讲呢?作者给出了四个基本结构: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通过这四种

毒鸡汤 · 2021-04-11 · 1108 人浏览

你知道吗?“上进”是一种病!为什么?我们需要清楚的一点是:“上进”是一个结果,是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预设的那个“结果”,而这之间的“过程”,则是自己不断的“努力”。当我们只把重点放在上进这个“结果”的时候,就会让你感到焦虑!病根在哪?病根有很多,诸如教育观念、社会环境、鸡汤文化等等。小时候,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人一定要上进,否则会怎样怎样”的理念;等到上了班,面对的则是职场升值涨薪的“刺激和渴望”;再加上常常接触你正在看的这种鸡汤励志文学的“洗脑”。别人都在上进,而你却止步不前,怎么可以?!后果严重吗?当自己不断努力,依然无法达到这个目标时,会给心态带来很多负面作用:比如感到焦虑自暴自弃、失去过程的乐趣、只注重远期目标而忽视短期的进步等等...怎么治?第一,承认自己很普通,别对自己太“自信”(可以去看3月16日我写的另一篇《大方承认吧,你并无想象中的那么优秀》文章的分析);第二,享受进步的快感,不要注重结果;第三,脚步慢下来,厚积薄发,不要大步追赶;第四,如果实在不行,或者不想做,接纳自己,大胆放弃!所以,我们都不用急着去赶路,脚步慢下来吧,沿途的风景就很美!

毒鸡汤 · 2021-04-09 · 464 人浏览

在大学,我的专业是工程管理。学习中会接触到土木工程、造价预算、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等相关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但学习的深度都好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所以,一直以来,包括毕业之后,我都以自己的“知识面广”作为优势而沾沾自喜。但是,最近阅读的一些文章改变了我一贯的看法。现代企业喜欢的人才往往是像钉子一样的“T型人才”,横线“—”表示知识的广博,而竖线“|”代表了知识的深度,这个竖线往往是在人才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法宝!这个竖线“|”会很容易达到吗?No!在一个领域中,想入门的话十几个小时乃至几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但是如果想成为专家,则需要长年累月的钻研。就像下图中努力与成绩的关系一样,在区间2乃至区间3,相同的付出,可能仅仅提升一点点的成绩。想度过这两个阶段,只能凭借坚持和毅力。“T型人才”的那条竖线“|”的长度,也决定了你所获得资源回报的丰厚与否。在区间一,有70%左右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60分,但你身边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你能再加把油继续努力,你就可以超越这70%人,进入区间二,享受更大的回报。至于是否继续挑战万里挑一的“区间三”,则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情况去做决定!当然,

毒鸡汤 · 2021-04-08 · 417 人浏览

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在聊天的时候,总是喜欢复制别人说的话,一来烘托气氛,二来则是“懒得思考”。有一句话叫做: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虽说这是一个梗,但也赤裸裸的揭示了一个现实——人类可能不太擅长「独立」思考。把话题延伸开去,在一些社会新闻事件中,我们有时可能会被一些言论“带偏”。越是带着偏见色彩的一些发言,反而越会引起围观群众的“共鸣”,严重的甚至对目标群起而攻之。殊不知,有时反转再反转的剧情,往往让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打脸。那,怎样才算是“独立思考”呢?个人以为,从事实出发,遵循因果关系推断出自己的结论,才算是独立思考。独立——不依赖别人的观点;思考——由因及果,从“事实”推断“观点”。其实,我们在小时候,都非常被动的接收了很多“观点”,被当做事实灌输给我们。比如:“淘气的孩子不是好学生”、“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但仔细想想,这些都是个人主观意识决定的看法,而并非描述性的“事实”。所以,今后当再次听到一些习以为常的“观点”,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一番,这个观点真的如此吗?确定不是自己的惯性思维?最后,用孙圈圈文章里的这句话作为今天的总结:Opinion is cheap——Margaret

毒鸡汤 · 2021-04-02 · 549 人浏览
京ICP备2023019113号-1 ◎ Theme by Jas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