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道据说是华为公司的面试题:一头牛重800公斤,一座桥承重700公斤,问牛怎么过桥?先别着急往下看。可以先尝试自己想想看,你能想到些什么答案呢?知乎上的答案可谓脑洞大开,五花八门。看到这些答案,深深体会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差异:如果这是一道项目管理题?@啧啧啧啧白酒 这样说:先联系牛的厂家,主人,买家,桥的建造商,当地政府,河道管理单位,桥管理单位...拉通所有人,召开重要会议,保证各部门重要领导充分到场,能就推动解决该问题起到作用。发表各方意见,充分探讨:牛过桥的重要性,桥的重要性,牛不过桥的后果,桥损坏的后果,以及再修一座桥的成本。各部门领导解释自己部门的工作与牛无关,与桥无关。最终达成一致得到解决方案:让牛自己选择,牛想过桥牛承担一切责任,非各部门问题。牛不过桥,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是一道关于产品的面试题?@ICEplate 这样分析客户需求:首先要市场方面再次确认客户需求:明确客户要牛过桥的原因,是要吃牛肉还是要活牛;如果是要吃牛肉,那么可不可以用不低于该牛品质的牛肉来替代该牛,若答案为是,该客户的实际需求是吃牛肉,活牛过桥不再是必须实现的客户需求,召集专家重新评估解决

毒鸡汤 · 2021-04-28 · 980 人浏览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你一定听到过诸如“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词汇。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你是否对算法的“入侵”有过担心,是否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有过关注?最近几天我正在读阿里巴巴集团曾鸣的《智能商业》一书,这本书从B端(商业/公司)视角讲述了智能时代商业的发展趋势,而今天的这篇文章,我想从C端(消费者)的角度聊聊“算法”的那些事。算法已在互联网中无孔不入他一直都在暗处,在背后悄悄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从你拿出手机点亮屏幕的那一刻,算法就会一直默默记录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每一次输入、每一个点击、看过的每一个网页,都被算法忠实的记录了下来。大到微信、百度、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美团、滴滴,小到形形色色的网站,都有着算法的身影。算法带给人们的无尽便利有了算法又会怎样呢?下面这些你熟悉的场景,都是算法带给你的便利:你刷到的短视频,都是你感兴趣的,让你久久沉浸其中;打开某宝某东,推荐的商品都是你想要的,大大减少了你的决策时间;外卖软件展示着你最爱的饭菜,交友软件推荐着你最感兴趣的朋友,新闻页面展示着你最想阅读的新闻,甚至下班的时候,高德滴滴还会贴心的问你是否要回家。推动企业

产品汪 · 2021-04-19 · 558 人浏览

今天的重磅新闻就是关于日本“核废水入海”的决定。虽然已经知道几乎无法阻止,但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无奈的叹了口气,也一直在通过各个渠道搜索关注这件事情的进展。为什么要排放入海这事还要从2011年3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说起。当时核泄露之后,各国专家都拿出了很多方案,而日本最终的选择是:一边用海水冷却燃料棒,另一边等待核反应堆能量耗尽,逐渐冷却后进行拆解。海水冷却燃料棒之后,就变成了有高辐射的核废水,为此,日本使用储水塔对这些冷却后的核废水进行储存。现在每天产生180吨的核废水,而储存核废水的储水罐已经建了一千多个(截止到2021年2月),再过一段时间,核电站内就没有再建储水塔的空间了。正因如此,日本才想着将这些核废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从两年之后开始慢慢排入海中。各方对此事的表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在安全性和环保监管下,世界各地核电站通常也是采取以上方式。不过,IAEA仍然建议日本政府进行全面的技术和安全分析。(2020年4月)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和平):福岛核反应堆排放到海里的污染水,含有放射性物质,有可能损害人类的DNA......如果将这些水排放

吃瓜人 · 2021-04-13 · 577 人浏览

对于我这种表达能力欠缺的人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临时发言和长篇大论了。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忍,空有满肚墨水却表达不出时,事后只会流下悔恨的泪水.....这时,有一本麦肯锡名著渐渐走进了我的视野,书的名字叫做《金字塔原理》。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边读边睡,看完了这本书的第一篇《表达的逻辑》(在这里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书是好书,但作者写的太啰嗦了...一个道理翻来覆去解释半天,只能咬着牙忍着睡意继续读下去)。在第一篇里作者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讲述了金字塔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序言、正文两个不同的部分,分别展示了使用金字塔原理写作的技巧。基本原则金字塔原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结论先行。很多时候,当向别人叙述一件事情时,往往说了很多,但对方依然抓不到你的key。如果再长篇大论一番,谁都不会有那么久的专注力。所以,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首先第一句话都要把结论先表达出来,让对方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并跟随你的节奏继续走下去。序言部分序言,也就是“开场白”,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就是“讲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该怎么讲呢?作者给出了四个基本结构: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通过这四种

毒鸡汤 · 2021-04-11 · 1109 人浏览

你知道吗?“上进”是一种病!为什么?我们需要清楚的一点是:“上进”是一个结果,是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预设的那个“结果”,而这之间的“过程”,则是自己不断的“努力”。当我们只把重点放在上进这个“结果”的时候,就会让你感到焦虑!病根在哪?病根有很多,诸如教育观念、社会环境、鸡汤文化等等。小时候,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人一定要上进,否则会怎样怎样”的理念;等到上了班,面对的则是职场升值涨薪的“刺激和渴望”;再加上常常接触你正在看的这种鸡汤励志文学的“洗脑”。别人都在上进,而你却止步不前,怎么可以?!后果严重吗?当自己不断努力,依然无法达到这个目标时,会给心态带来很多负面作用:比如感到焦虑自暴自弃、失去过程的乐趣、只注重远期目标而忽视短期的进步等等...怎么治?第一,承认自己很普通,别对自己太“自信”(可以去看3月16日我写的另一篇《大方承认吧,你并无想象中的那么优秀》文章的分析);第二,享受进步的快感,不要注重结果;第三,脚步慢下来,厚积薄发,不要大步追赶;第四,如果实在不行,或者不想做,接纳自己,大胆放弃!所以,我们都不用急着去赶路,脚步慢下来吧,沿途的风景就很美!

毒鸡汤 · 2021-04-09 · 465 人浏览

在大学,我的专业是工程管理。学习中会接触到土木工程、造价预算、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等相关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但学习的深度都好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所以,一直以来,包括毕业之后,我都以自己的“知识面广”作为优势而沾沾自喜。但是,最近阅读的一些文章改变了我一贯的看法。现代企业喜欢的人才往往是像钉子一样的“T型人才”,横线“—”表示知识的广博,而竖线“|”代表了知识的深度,这个竖线往往是在人才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法宝!这个竖线“|”会很容易达到吗?No!在一个领域中,想入门的话十几个小时乃至几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但是如果想成为专家,则需要长年累月的钻研。就像下图中努力与成绩的关系一样,在区间2乃至区间3,相同的付出,可能仅仅提升一点点的成绩。想度过这两个阶段,只能凭借坚持和毅力。“T型人才”的那条竖线“|”的长度,也决定了你所获得资源回报的丰厚与否。在区间一,有70%左右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60分,但你身边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你能再加把油继续努力,你就可以超越这70%人,进入区间二,享受更大的回报。至于是否继续挑战万里挑一的“区间三”,则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情况去做决定!当然,

毒鸡汤 · 2021-04-08 · 418 人浏览
京ICP备2023019113号-1 ◎ Theme by Jas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