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你一定听到过诸如“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词汇。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你是否对算法的“入侵”有过担心,是否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有过关注?最近几天我正在读阿里巴巴集团曾鸣的《智能商业》一书,这本书从B端(商业/公司)视角讲述了智能时代商业的发展趋势,而今天的这篇文章,我想从C端(消费者)的角度聊聊“算法”的那些事。
算法已在互联网中无孔不入
他一直都在暗处,在背后悄悄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从你拿出手机点亮屏幕的那一刻,算法就会一直默默记录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每一次输入、每一个点击、看过的每一个网页,都被算法忠实的记录了下来。大到微信、百度、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美团、滴滴,小到形形色色的网站,都有着算法的身影。
算法带给人们的无尽便利
有了算法又会怎样呢?下面这些你熟悉的场景,都是算法带给你的便利:你刷到的短视频,都是你感兴趣的,让你久久沉浸其中;打开某宝某东,推荐的商品都是你想要的,大大减少了你的决策时间;外卖软件展示着你最爱的饭菜,交友软件推荐着你最感兴趣的朋友,新闻页面展示着你最想阅读的新闻,甚至下班的时候,高德滴滴还会贴心的问你是否要回家。
推动企业“发展”的算法之路
算法也是现代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必备“神器”。在互联网时代,最早由大数据驱动的算法应该是谷歌公司创造的——Google AdSense,收集统计每一位浏览者的相关数据,并据此精准推送相关的广告内容,大大提升了广告的点击率和宣传效果。互联网公司正是利用这种“千人千面”的展示形式,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了运营效果和转化率,牢牢将用户锁住。
算法的世界也要恪守伦理道德
算法带给我们诸多便利,但由此产生的负面信息也日益增加:刚刚说出口的物品马上被购物软件推荐,这些软件是否在时刻监听我们的信息?不同的手机预订相同的酒店机票却给出了不同的价格,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前段时间被刷屏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讲述的就是因为算法的“逼迫”,导致外卖员成为了交警部门数据背后的高危职业!解决由大数据、算法带来的伦理、法律、制度问题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当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未来的曙光:今年4月,在平台“大数据杀熟”专项调研和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行政指导会上,唯品会、京东、美团、携程、滴滴出行等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共同签署承诺书,承诺不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
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这都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大势。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不再受到算法的困扰,而是尽情的享受算法带给我们的无尽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