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生长》第三章第一节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那就是“内卷化”。刚好,“内卷”这个词也是近期非常热门的存在,《嚼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的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就有它的身影。
所以,特意抽出时间,从网上认真的搜索了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最早出现的,是“内卷化”这个词,这是在19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在《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这本书中提到的。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之后,在19世纪80年代末,印度的历史学家、汉学家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撰写了《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提出了“政权内卷化”这个概念。
随后,才是2020年下半年被刷屏的名校学霸图片,逐渐将“内卷”这个词带到了公众面前,引来一场社会大讨论。
关于内卷这个词,我最喜欢的解释,是在《奇葩说第七季》中,由程序员子寅所说的:从前本来两个哈就可以表达的高兴,现在非要五个哈以上!哈哈哈哈哈,可以说是相当真实了。
在知乎里,大牛将内卷概括出了七种情形(原文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625570)
- 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 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
- 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 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 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 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其实,我们可以将“内卷化”想象成被卷成一圈一圈的鸡蛋卷,我们就在它的内部,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往上跑,却总也跑不出那个圈。
回到《向上生长》这本书,书中对于如何摆脱内卷化陷阱,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注入外界的资源,二是多试错带来运气。而在我看来,跳脱出原有的思维框架,摒弃形式主义,崇尚自由、开拓创新,才是挣脱内卷化的根本所在。
不能再继续研究下去了,否则,我也马上变的“内卷”了...